“減稅降費政策措施要落地生根,讓企業輕裝上陣。”2019年元旦,習近平總書記新年賀詞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今年減稅降費政策實施的規模更大、力度更強,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萬億元的減稅降費規模是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的體現,也是普惠性減稅與結構性減稅并舉發力的目標。
那么,上半年的減稅降費的實施效果如何?企業有哪些實實在在的感受?面對減稅降費帶來的財政收支壓力,財政部門如何積極作為?本刊記者跟隨財政部組織的媒體采訪組赴廣西、福建等地調研采訪。
大珠小珠落玉盤:減稅效果初顯
7月16日,財政部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上半年全國財政收支情況。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稅收收入累計增速與去年同期相比回落了13.5個百分點,減稅降費政策落實總體平穩有序,效果逐步顯現并符合預期。從主要稅種收入看,上半年國內增值稅同比增長5.9%,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10.7個百分點;企業所得稅同比增長5.3%,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7.5個百分點;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同比下降2.7%;個人所得稅同比下降30.6%。
財政部國庫集中支付中心主任劉金云分析指出,這主要是自去年到今年實施的降低增值稅稅率,提高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個人所得稅提高起征點、調整稅率以及六項附加扣除等政策的效應顯現。
從推動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落地,到深化增值稅改革啟航;從小微企業迎普惠性減稅,到社保費率下調……大珠小珠落玉盤,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的落實,讓更多納稅人的稅費負擔明顯減輕,讓數千萬市場主體的信心得到穩定和提振,讓市場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和釋放。在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過程中,各地積極結合實際制定措施,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將減稅降費工作推向深入。
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數據顯示,今年1—6月,廣西為市場主體減稅降費144.8億元,其中減稅106.50億元,降費7.50億元,減輕企業及個人社保繳費負擔30.82億元。“今年以來,國家減稅降費政策密集出臺,廣西也結合地方實際,出臺了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減負效應加速顯現,服務改革持續優化,市場活力明顯增強,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結構更優、動力更強。”廣西財政廳副廳長羅海山對記者說。
福建省稅務部門統計顯示,今年前5個月,全省累計新增減稅降費229.01億元,其中深化增值稅改革減稅效果明顯,政策實施以來新增減稅71.12億元,惠及全省97.9%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福建省財政廳副廳長黃劍青歸納了此輪減稅降費的三個特點:首先是突出實質性減稅。降低增值稅稅率、提高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起征點、加大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都是實質性減稅。其次是突出普惠性減稅。如小型微利企業標準調整后,減稅涉及面廣,同時,不僅制造業等行業得到優惠,而且通過對服務業實行進項加計扣除,使所有的行業都享受到減稅紅利。再次是突出簡便高效。政策簡潔明了,易理解,好執行,企業和群眾都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財政系教授鄧子基表示,減稅降費是國家根據當前國內外形勢做出的重大決策,改革紅利既惠及了廣大企業,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又大大增強了企業活力、穩定了預期,切實增強了企業和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結構性減稅:企業喜曬“大禮包”
增值稅是我國第一大稅種,4月1日起,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6%降到13%,稅率直接下降3個百分點,對處于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關鍵期的制造業來說,為經濟下行壓力下制造業企業“突圍”騰出更大空間。許多制造企業直觀感受到減稅降費帶來的實惠,由此節約的“真金白銀”,使得企業有更多資金用于市場開拓、生產改造、新品研發、技術攻關等步伐。
廣西南南鋁加工有限公司是一家年產20萬噸航空交通高端鋁合金新材料的專業制造商,主要從事鋁板帶箔型材及其精深加工制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是鋁精深加工領域的高端制造業代表。隨著“對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電網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予以一次性退還”政策落地實施,該公司獲得一次性退還增值稅留抵稅額5.9億元,解決了困擾公司多年的資金缺口壓力。“新的稅制改革使我公司每年的進項稅額可以節省約0.96億元,公司每年固定資產采購金額較大,購進固定資產的稅額可以一次性抵扣,大大減少了稅負壓力。”南南鋁加工有限公司董事長韋強表示。稅負下降意味著增加了現金流,這為企業擴大研發和生產,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我公司是以技術為核心的創新型企業,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政策為推動研發項目長期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企業技術升級等提供了政策保障。”
福建雪人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壓縮機為核心,集工業、商業冷凍、冷藏及其成套制冷、制冰系統的研發、設計、制造、銷售、工程安裝、售后服務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F階段,公司正在大力購買不動產引進新的生產線和研究氫能源燃料電池新技術,今年4月1日起,新購進的不動產允許全額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75%,這對于雪人公司來說無疑是場“及時雨”。“國家將制造業增值稅稅率由16%降至13%,這對公司來說不僅減輕了企業的納稅負擔,還會形成良性循環,降低整個制造業的生產成本,”雪人股份總經理林汝捷告訴記者,“公司上游原料供應商因減稅降費,也會相應降低原料價格,從而有利于降低公司產品的生產成本,大幅降低了實體裝備制造企業的流轉稅。大幅度地減稅降費,對企業來說是最公平、最有效的減負辦法,減稅降費不僅是‘真金白銀’的減稅紅利,更能增強發展信心,特別是對制造型民營企業來說,意義更大。”
減下去的是稅費,提上來的是生產力——從調研來看,此番減稅降費不僅直接為制造企業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利潤,效應更進一步穿透至企業生產經營、轉型升級的深層次維度。不少企業在獲得減負后,明顯加大了在生產技術改造、新產品研發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的探索步伐,轉型升級提速。
數字經濟產業是福建省重點和優勢產業。坐落于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新大陸集團是一家以上市平臺為旗艦、成員企業百花齊放的綜合型科技集團,產業橫跨“智能制造”、“金融支付”、“數字公民”三大板塊。作為民營高科技企業的一份子,新大陸集團充分享受了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優惠,尤其是得益于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大幅提升,有效降低了公司所得稅稅收負擔。新大陸電腦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志凌為記者算了一筆賬:新大陸集團2018年研發投入4.8億元,符合加計扣除口徑的有3.6億元,按75%比例加計扣除2.7億元,抵減所得稅4000萬元,與執行原政策相比,多抵減所得稅1350萬元,相應的,稅后利潤增加1350萬元。“國家給予的稅收優惠為我們研發投入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這些年公司發展壯大的過程,稅收支持一直很給力。”徐志凌表示,受益于研發加計激勵政策,公司逐年加大研發創新投入,近三年(2016—2018)研發投入分別為2.3億元、4億元、4.8億元,三年復合增長率高達48%。
類似的減稅降費“大禮包”還惠及法拉電子、象嶼集團等眾多企業。那么,占我國企業總數90%以上的中小企業對此如何評價?今年以來,大幅放寬可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小型微利企業標準,提高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免稅標準等系列優惠,讓更多中小企業嘗到了減稅甜頭。
位于廈門海滄區的“三都土筍凍”已有百年歷史,店主陳偉旭是一名年輕的80后,他告訴記者,小微企業減稅政策讓他們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從原來的25%降到5%,預計減稅20萬元。省下來的錢怎么用?陳偉旭早已有了盤算:得益于良好收益和國家出臺減稅降費政策的激勵作用,他們去年新購置了50萬的設備,公司已從原來四五名員工依靠手工生產土筍凍,發展成20人規模的小微企業,產能擴大了數倍。
而“網紅蛋黃酥”廣西軒媽食品有限公司更是先人一步,2006年成立至今,公司從一家不到10人的小微電商發展到員工超400人、產值近2億元的現代化食品企業。人稱“軒媽”的企業負責人廖晉平說,受益于減稅降費政策紅利及良好的營商環境,有效降低了中小企業稅費負擔,2019年上半年減少上繳各項稅費400余萬元,為公司節省了更多資金用于項目研發、生產設備升級、物流倉儲自動化改造以及開發支撐新商業模式的IT技術等。他表示,未來公司還將依托國家減稅降費政策,借助科技力量,運用“標準化生產”和“互聯網思維”,讓軒媽品牌走出廣西、走向世界。
積極作為:平穩收支兜牢底線
受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實施減稅降費等因素影響,今年財政收入增速將有所放緩,而財政支出剛性較強,收支壓力有所加大??紤]到減稅降費會給各級財政帶來很大壓力,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就做了相關部署,比如,中央財政要開源節流,增加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地方政府也要主動挖潛,大力優化支出結構,多渠道盤活各類資金和資產。
為有效應對減稅降費造成的財政收支缺口,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制定并下發了相關工作方案,提出加大財源培植力度,挖掘財政增收潛力,加快預算執行進度,加大統籌盤活力度等十條措施,全面支持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確保全區財政收支平穩運行。
福建省財政廳也積極加大資金統籌力度,通過采取加大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力度、提高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比例、鼓勵有條件的地方依法依規適度增加2019年地方國有金融和國有企業上繳利潤等措施,彌補落實減稅降費形成的減收;同時,著力盤活存量資金資產,落實年末自動清理機制,加大結余結轉資金以及各部門長期沉淀閑置、不需按原用途使用資金的清理力度,統籌用于重點支出。
除了“開源”,“節流”也很關鍵。今年以來,財政部門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嚴控“三公”經費預算。一些地方還主動加大壓減力度,進一步嚴格預算追加程序。針對減稅降費后,財政收支矛盾更加凸顯,福建省財政廳副廳長黃劍青介紹說,比照中央做法,福建省級部門除剛性和重點項目支出外,一律按照不低于5%的幅度壓減本部門開支,省級部門“三公”經費預算壓減6.6%。硬化預算執行約束,堅持先預算后支出,除應急救災等支出外,預算執行中一般不再追加預算,不再出臺增加當年支出的政策。同時,強化財政資金績效管理,完善第三方考評機制,堅持“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推進績效管理覆蓋所有財政資金。
“保工資、保運轉、?;久裆?rdquo;的“三保”支出是財政平穩運行的底線,不可突破。在上半年財政收支情況發布會上,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郝磊表示,中央財政加快對地方轉移支付下達進度,同時積極督促和指導地方加強收支預算管理,做好基層財政保障,確保“三保”不出問題。
作為“老、少、邊、山、窮”地區的典型,廣西脫貧攻堅任務重,地方財政運行困難,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實施減稅降費帶來的減收因素影響,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為此,廣西財政堅持財力下沉,在測算分配轉移支付時,統籌考慮市、縣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形成的減收因素,提高財力投放的精準性,重點向財力困難縣傾斜,幫助財政運行困難市縣彌補因大規模減稅降費形成的財力缺口。截至6月底,自治區財政累計下達市縣轉移支付2181億元,已達到2018年全年的93.8%。
福建省財政廳出臺辦法,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建立“三保”支出預算安排事前審核機制,重點選取可能出現“三保”不到位情況的財政困難縣(市、區),對其“三保”支出預算安排進行進一步審核,對發現“三保”支出落實不到位的,將予以指導并督促糾正。
(來源:《中國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