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上午,國家稅務總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重點介紹上半年稅務部門落實減稅降費、組織稅收收入和深化“放管服”改革等有關情況。
稅務總局減稅辦常務副主任、收入規劃核算司司長蔡自力在發布會上表示,減稅降費的積極作用在經濟運行上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企業稅費成本降低,提升了企業盈利水平。上半年,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1709億元,進一步降低了企業的稅費成本,鞏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成本成效,直接提升了企業盈利水平。稅務部門監測的10萬戶重點稅源企業數據顯示,重點稅源企業的單位營業收入稅負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比一季度降低0.4個百分點。6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比上月加快1.3個百分點。上半年,重點稅源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5%,增速比一季度回升5.5個百分點。
二是個稅改革增加居民收入,拉動了社會消費增長。上半年,個人所得稅兩步稅改因素疊加累計新增減稅3077億元,人均累計減稅1340.5元,累計1.15億人無需再繳納工薪所得個人所得稅。個稅改革“紅包”直接增加了居民收入,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在減稅降費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跑贏上半年GDP增速。6月份消費增速出現明顯回升,同比增長9.8%,較5月份加快1.2個百分點。
三是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再加力,激勵企業增強創新能力。2019年5月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數據顯示,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從50%提升到75%,新增減稅878億元,加上原有政策,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共減稅2794億元;享受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政策的企業數量達5.27萬戶,同比增長8.88%,減免企業所得稅1900億元。減稅降費政策的實施,激勵了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將更多資金投入到技術改造中。重點稅源企業上半年研發投入同比增長20.6%,在比去年同期提高4.5個百分點的基礎上,上半年比一季度又提高了2個百分點。
四是民營經濟深享紅利,活力與信心明顯增強。民營經濟是我國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上半年,全部新增減稅中,民營經濟納稅人新增減稅6712億元,占減稅總規模的65%。減稅降費政策顯著增強了企業創新創業活力,提振了市場信心。上半年,全國新增市場主體(含個體工商戶)辦理涉稅事項的有509萬戶,月均新增84.8萬戶,其中大多數屬于民營經濟納稅人。1-5月規模以上私營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6.6%,比1-4月提高2.5個百分點。
五是實體經濟減負增效,促進企業增加投資。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石,也是減稅降費的重點。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受減稅降費政策紅利影響,5月和6月的企業設備投資同比增長9.5%和9.2%,比前4個月累計增速分別提高4.3和4個百分點。重點稅源企業數據顯示,上半年,高端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新增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9.9%和9.6%,分別比一季度提高3.5和2.7個百分點。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0.4%和13.5%,顯著高于全部投資增速。
蔡自力表示,隨著政策的進一步落實落地,下半年減稅降費的積極效應將會進一步顯現。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