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首款“減稅貸”意向性貸款協議簽約儀式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行,來自成都市的19家小微企業與中國建設銀行簽訂了意向性貸款協議。據成都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員介紹,此次簽約儀式是“減稅貸”推出以來首次大規模集中簽約,預計貸款規模將達到1000萬元,將為更多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減稅貸”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是一個新詞。實際上,“減稅貸”是今年5月末國家稅務總局、成都市稅務局和中國建設銀行四川省分行聯合推出的一款將減稅金額作為主要信貸依據的銀稅互動產品。
據悉,“減稅貸”的貸款對象為享受稅收減免政策的納稅人,具體來說是納稅信用評級為A級或B級的成都市納稅人(即使無實際稅款入庫)。作為一款純信用貸款產品,“減稅貸”的主要機制在于以減稅額還原納稅額,進而推導授信額,以提供更有力度的信貸支持。在此過程中,納稅信用評級符合條件的納稅人均可通過全線上操作向建行申請“減稅貸”,在無需任何擔保和抵押的情況下,即可享受年利率不超過6%、最高限額300萬元的貸款。
小微企業是經濟新動能培育的重要源泉,在推動經濟增長、促進創業就業、激發創新活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一段時間以來,由于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等多重矛盾交織,小微企業稅費負擔重、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仍然較為突出。
據此,國家實施“史上最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政策,擴圍小微企業優惠稅種、放寬小型微利企業標準、提高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起征點、降低社會保險費率……一系列針對小微企業的普惠性稅收優惠相繼落地,中小微企業得以真正享受減稅紅利,獲得感大大增強。與此同時,各有關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不斷加大工作力度,綜合施策降低小微企業融資實際利率,信貸投放顯著增加,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持續提升,融資難題得到一定的緩解。
筆者認為,“減稅貸”這一產品在這一背景下推出,正是銀稅攜手送給成都市小微企業的一份政策大禮包。
首先,“減稅貸”作為銀企互動產品,觸及到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一大痛點——銀企信息不對稱現象嚴重。一方面,小微企業與大中型企業相比,治理結構不夠完善、管理和財務制度不健全,信用不足,小微企業融資難度加大、成本更高;另一方面金融機構在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時面臨的風險更高,金融機構更加需要詳實的企業的生產經營、財務狀況和信用信息做出決策卻獲取困難。從這一角度看,稅務系統提供納稅信用評價結果,通過銀稅互動換取銀行授信資金對于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意義重大。
其次,以減稅額度作為銀行貸款授信依據,為小微企業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減稅貸”能夠發揮以減稅促貸款的作用,有助于打通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業的“最后一公里”,使得企業發展活力充分迸發。
最后,誠信納稅企業既能享受正常的銀稅互動產品優待,又能享受“減稅貸”的疊加優惠,“減稅貸”釋放出以貸促信的信號。這無疑讓納稅人更加重視自身納稅信用評級,進而有利于提升企業納稅遵從度。
當然,以“減稅貸”作為銀企互動的產品,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筆者注意到,“減稅貸”給予納稅人最長一年、最高限額300萬元的純信用貸款,這跟一般的銀企互動產品一樣,貸款額度較小、期限較短,可以解小微企業的“燃眉之急”,卻無法滿足企業中長期貸款需求。此外,“減稅貸”目前仍屬于區域性的小微企業融資工具,其是否具備全國的推廣性仍需驗證,畢竟各省市稅務數據的格式和統計口徑不盡相同。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