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競爭日益加劇,創新能力已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核心,也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近年來,國家在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多個稅種都出臺了系列優惠政策,隨著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政策陸續落地,釋放的紅利,為企業創新注入了強勁動力。
位于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的晟鼎精密儀器公司是一家大學生創業公司。“公司2018年享受到稅收優惠減免稅額共12萬元,今年公司享受各項減稅政策,預計減稅超過63萬元。”該公司運營總裁冼健威告訴記者,“減免稅額看起來不大,但對公司的發展彌足珍貴,能讓我們有力盤活資金,有更多的資源投入到研發和創新中,提升公司的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
2018年,國家進一步加大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力度,允許企業委托境外發生的研發費用納入加計扣除范圍,并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按75%加計扣除的政策進一步推廣至所有企業,這讓許多正在不斷壯大的企業放了心。
上海湃睿科技信息有限公司負責人周娟表示,“我們按照75%的比例享受加計扣除政策,相當于得到了國家的資金扶持,使我們的發展勢頭越來越好。”
在山東,萊州聯友金浩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電池隔膜的高新技術企業,僅2018年企業享受75%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就達到446萬元。公司董事長方開東說:“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得益于稅收優惠政策扶持,企業通過過硬的技術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2019年增值稅稅率下調后,公司全年預計減稅約106萬元,下一步公司將把節約下來的資金用于研發投入,進一步培育自主創新能力。
江蘇三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有20年的歷史,是我國煤礦安全生產監控領域的知名企業,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減稅降費政策的實施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大助力。企業享受了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增值稅即征即退、增值稅稅率下降等多項減稅降費優惠政策。2019年1~4月,企業銷售金額達1402萬元,享受各類減稅降費優惠政策近120萬元,其中增值稅總體稅負約下降0.38%。”
“優化創新政策環境,給予科技型企業稅收優惠,是近年來我國財稅領域重要的探索和實踐。”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告訴記者,在我國經濟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階段,對科技型企業提供財稅政策的引導,在實質上提升了科技型企業的創新能力,更加充分地發揮了技術和人力資本的作用。尤其是面對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較為復雜的局面,系統而有針對性的優惠政策為科技型企業注入了新能量。
李旭紅表示,尤其當前,在外部環境面臨壓力的背景下,減稅政策能夠優化科技型企業的經營狀況,有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創造新技術、新業態和提供新供給的生力軍,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中國財政學會績效管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表示,未來還應對現有的針對鼓勵企業增加科技研發創新投入,特別是科技型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進行系統梳理和整合,一方面避免優惠政策之間相互重疊造成的無效低效;另一方面應增強稅收優惠政策的穩定性,形成鼓勵技術研發創新的長期激勵機制。同時,還要放寬科研機構的研發經費使用政策,推動科技研發機構轉型,解決經費落地使用“最后一公里”的難題,真正發揮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乃至全社會的科技研發作用,推動中國企業的技術能力提升和技術對中國經濟的支撐作用。
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下一步,稅務部門將積極配合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以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為主的稅收優惠政策,優化對中小企業創新的納稅服務舉措,把對各類市場主體創業創新的優惠政策進一步落實好,不斷增強市場主體的創業創新活力,把“雙創”持續引向深入。
(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