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東莞連贏家具廠(下稱“連贏家具”)的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嫻熟地組裝即將下線的智能康復護理床。
“相比以前我們生產的床,附加價值要提高了80%,品牌知名度也大大提高了。”負責車間生產計劃的周子鳴表示,這批智能康復護理床是今年公司研發生產的新產品。
作為一家專業生產銷售公寓床、雙層床、單層床的東莞家具老廠,連贏家具已經連續生產了21年傳統床具。
該公司總經理張林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之所以能夠順利將智能康復護理床新品推向市場,其創新的底氣就來自于不久前廣東推出的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讓企業有更充足的資金投入到技術創新和生產工藝革新中去。
正如張林所言,通過推行“實體經濟的新十條”、“外資十條”、“發展民營經濟十條”等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廣東切實減輕了企業和個人負擔,2018年新增減稅降費約1600億元。
近日,國務院減輕企業負擔部際聯席會議印發《2019年全國減輕企業負擔工作實施方案》,明確要確保主要行業稅負有明顯降低,讓市場主體特別是小微企業有明顯感受。
5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專題座談會,就減稅降費政策實施情況聽取企業負責人意見建議。李克強說,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有力增強了市場信心,對促進經濟平穩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
除了中央層面在不斷部署推進減稅降費之外,地方也在行動。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廣東今年將繼續推動新一輪的減稅紅利。此外,浙江、江蘇、海南等地也接連發放減稅降負“紅包”。
地方派出千億“紅包”
早在3月5日全國兩會期間,更大規模減稅的信號就已釋放。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要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普惠性減稅與結構性減稅并舉,重點降低制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
作為更大規模減稅降費的“重頭戲”,4月1日深化增值稅改革啟動,將制造業等行業16%的增值稅稅率降至13%,交通運輸和建筑等行業10%增值稅稅率降至9%。據測算,此項改革合計為企業減稅降負規模將超1萬億元。
5月1日,全國又迎來社保大幅降費。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降至16%,而失業保險總費率和工傷保險繳費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調,總共預計為企業減輕負擔超過3000億元。
按照既定安排,7月1日還將迎來3000億元以上的降費“紅包”,降低政府性收費和經營服務性收費。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林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在經濟下行導致稅收收入萎縮背景下,地方極易產生增加稅源的沖動,若是這樣中央為企業減負的政策就會適得其反。因此,要把中央宏觀政策層面的部署舉措,變成企業切實的獲得感,地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實際上,不少地方政府在減稅降費上的決心很大,減負“紅包”動輒千億。
4月1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浙江省企業減負降本政策(2019年第一批)》(下稱《政策》),共分為20條,提出為全省企業減負1303億元的減負新政。這也是繼去年10月浙江省出臺第四批企業減負降本政策后,第五批減負降本政策。
據浙江省減負辦測算,加上前四批仍然有效的減負政策,該政策實施后預計2019年全年將為全省企業減負超過2000億元。
江蘇省同樣也派出了千億減負“紅包”。
5月4日,江蘇省財政廳副廳長沈益鋒在江蘇省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19年江蘇省將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主要從深化增值稅改革、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全面實施修改后的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三方面著手。
據財稅部門初步測算,江蘇省2019年預計為企業減輕稅費負擔2000億元左右。
沈益鋒介紹,一季度江蘇全省地方級稅收收入2056.4億元,同比增長5.9%。其中,個人所得稅收入110.52億元,同比大幅下降29.4%。國內增值稅以及地方“六稅兩費”收入增幅都同比回落,減稅降費成效已初步顯現。
除了江蘇、浙江兩省,海南、湖南、山西等地都多措并舉推出不同程度的減負“紅包”政策。
海南自5月15日起,其省內生產經營困難、瀕臨破產的住房公積金繳存單位,可申請緩繳及階段性適當降低繳存比例,可在5%-12%的范圍內降低繳存比例。
中小微企業受益最明顯
從各地頻發千億“紅包”上看,其推行降稅減費政策的決心雖大,但輿論對于進一步降低企業負擔的呼聲依然很高。
在林江看來,當前很多減稅降費政策大多是從3月份后提出,從政策制定到具體執行流程較長,效果往往存在一個時間差,出現上述呼聲情有可原。
另外,減稅降負政策對于不同企業而言效果也有差異。
“一個稅種可以令小微企業減稅幾十萬元,效果當然明顯。而大企業往往需要繳納多個稅種,單一稅種的減免對其影響不大。”林江說。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胡怡建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從理論上來講,減稅降費對所有的企業一視同仁,但由于中小企業利潤率低,在遭遇經濟下行時導致的成本上升矛盾要遠比大企業更突出,所以政策對其影響較大。
受訪專家表示,中央此輪減稅降費的政策具有鮮明現實針對性,更加精準化和向制造業和小微企業傾斜,目的就是為了切實讓市場主體,特別是小微企業有明顯減稅降費感受,切實使中小微企業融資緊張狀況有明顯改善。
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有2000多萬的小微企業法人,6000多萬個體工商戶,這些小微企業占市場主體的90%以上,貢獻了全國80%的就業、70%左右的專利發明權、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
在胡怡建看來,減稅降費只是緩解矛盾的一種措施,根本還在于經濟下行導致的企業利潤下滑。
林江也認為,企業負擔減輕也不能完全寄托在減稅方面。以買面包為例,如果只是面粉便宜了,面包沒便宜,解決不了問題。只有面粉便宜了,面包也便宜了,市場需求才會上升,面包企業才會增加市場投入,最終導致市場活躍。
“合理的貨幣政策、有針對性的政府服務以及整體性的政府職能轉變,同樣也是問題的關鍵。”林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當然,減稅降費只是為企業減負的重要一步,各地在減稅降費政策出臺之后,還要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茁壯成長提供良好的土壤。
在上述5月10日的會議上,李克強指出,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是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關鍵舉措,不僅有利于穩增長、穩就業,也會促進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增強競爭力,可以起到固本培元、培育稅源、增強經濟發展后勁一舉多得的效果。這是全年重點工作,目前已全面展開,正在按預期進行,要持續用力,加快推進,落實到位。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