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9年,稅務部門面臨著落實減稅降費的大考。在地方辦稅大廳隨處可見宣傳條幅、易拉寶、解說視頻,還有定期舉行的納稅人學堂,為的是讓納稅人更了解政策,將減稅降費真正落到實處。
在落實減稅的同時,稅務部門也在積極利用信息手段,實現稅收的依法征收。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稅務系統的“金稅三期”系統通過大數據管稅,可及時比對行業數據來提示風險,更好地掌握企業涉稅情況。
此外,地方在大企業稅收管理上也有新的探索。比如青島稅務局與地方納稅第一大戶海爾集團試點了“智稅通”,實現了稅務局和企業數據的互通有無,這既能方便稅務局掌握企業經營及收入狀況,也方便企業進行稅務及風險管理。
“花式”優化納稅服務
近年來,優化營商環境、電子政務信息系統的推進,稅務管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現在一般都不用跑稅務局,去也主要是為了咨詢國家稅收政策、購買發票之類的。未來如果能實行電子發票,辦稅就會更方便”,山東威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兼財務總監韓杰表示。
稅務系統官員也感受到很大的變化。國家稅務總局山東省稅務局財產和行為稅處副調研員陳磊對記者表示,稅務部門的角色在轉變,原來更多是執法者的角度,現在更加注重納稅服務。
陳磊還進一步解釋到,財產和行為稅處原來的主要工作是研究稅法和政策,現在還要了解征管程序、執行風險,這樣才能將減稅降費政策真正落到實處。陳磊笑稱,從原來的政策專家,變成了服務納稅人的“全能選手”。
國家稅務總局山東省稅務局納稅服務處主任科員肖冰對記者表示,納稅服務對象也在發生改變,原來以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為主,業務往往會定期辦理,可由專管員對接;現在有更多自然人納稅人,比如房地產交易涉稅辦理,可能一輩子就來辦理一次業務,服務意識和手段都要調整。
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地方辦稅大廳里,看到了多種改進現有納稅服務的嘗試。
比如,濟南市槐蔭區辦稅大廳推出潮汐窗口,8個潮汐窗口,一旦遇到辦稅高峰期,便會立即啟動,做好人員分流工作。
煙臺市芝罘區的辦稅服務廳則對服務窗口進行專項劃分,設立新辦納稅人服務窗口、小微企業專窗,是為了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納稅群體的問題;設立減稅降費專窗、個稅專窗,是為了重點解決這幾類涉及面廣、關注度較高的問題;設立了英日韓文專窗,則是煙臺特色,因為煙臺當地有較多日本、韓國企業。
國家稅務總局煙臺市稅務局局長鄭舒東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進行這樣的專項劃分,其實就是多從納稅人的角度想,多處于服務納稅人的立場,對現有的服務流程進行一些改造。
青島嶗山區辦稅大廳則在前臺設立了“帶班局長”“值班科長”的工位,用以及時解決辦稅大廳出現的一些疑難雜癥。
國家稅務總局青島市稅務局局長馮光澤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我們每天都有局長帶隊值班,納稅人如果遇到跨部門的問題,帶班局長出面能有效地協調不同的科長,這樣才能真正、高效地解決納稅人的問題。
試行稅企數據直連
4月份,山東作為第三批“金稅三期”系統并庫的地方,迎來了國稅、地稅數據首次合并后的征管考驗。兩部門數據有效融合后,稅務局能掌握更全面的涉稅信息。
“現在稅務管理利用大數據的手段,通過‘金稅三期’,在國家稅務總局的云平臺上,能看到全國各地稅收信息;通過風險評估管理,對行業內不同企業數據比對,能提示潛在不規范的行為”,有稅務專家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不僅如此,作為地方稅收的重要來源,地方也在探索針對大企業的新興稅源管理。比如,青島稅務局和海爾集團試行了全國首例稅務局和大企業間數據的直聯。
目前,“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ERP系統等在大企業中應用廣泛,其生產經營和財務核算已全面實現信息化管理。同時,“金稅三期”建設的推進,稅務部門內部業務信息化管理和對外的電子稅務局功能也日益成熟。
稅務局和大企業間數據的對接,稅務局能獲取大企業需要填報的各類涉稅報表中的信息,大企業納稅人則能及時獲取涉及自身的進、銷項發票數據。
如此一來,稅務局可及時了解重點稅源的狀況,還能避免大企業過多占用辦稅服務大廳的公共資源;大企業納稅人能足不出戶辦理涉稅業務,免去諸多申報填寫等工作。
海爾集團財務部長李素珍對記者表示,原來他們的財務部門有39個人做申報等稅務工作,現在縮小為5個人的團隊;也改變了原來辦稅周期長的問題,實現了“無紙化”、“零跑腿”;企業及時掌握進項、銷項發票,也能更好地進行風險管理。粗略算下來,“智稅通”每年幫助企業節約財務成本3000萬。
這項稅企間有益的合作,未來有望得到推廣。
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使得稅收管理更為高效便捷。但在今年2萬億大規模減稅降費背景下,部分地方也面臨稅收征管壓力。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個別區縣稅收增速下行得比較明顯,尤其是產油區縣,中央分享比例較高,一季度的收入相對滯后。
財政部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6.2%,稅收同比增長5.4%,高于年初5%的預期增速。但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4月1日才進入征期,今年減稅重頭戲增值稅減稅也是從4月1日正式實施,這可能造成未來稅收的減收。
“當前第一位的是減稅,不能讓企業吃虧,也不能讓老百姓吃虧,政府只能過緊日子,通過盤活存量、優化支出結構、縮減不必要的開支等,來實現收支平衡”,有地方政府負責人表示。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