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18日電 (任妍)8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在京召開,會上,部署了深入做好新增財政資金直接惠企利民工作,鞏固經濟恢復性增長基礎;要求進一步落實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措施,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
會議指出,要進一步強化宏觀政策針對性有效性,放水養魚,保住和培育市場主體。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有效發揮結構性直達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滴灌作用,確保新增融資重點流向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深化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引導貸款利率繼續下行。
會議強調,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中央新增財政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是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內容。截至8月上旬,今年新增2萬億元財政資金中,3000億元已絕大部分用于減稅降費;實行直達管理的1.7萬億元資金,除按規定比例預留的抗疫特別國債資金外,97.8%已分配下達市縣。
隨著6月9日國常會提出的特殊轉移支付機制已發揮功效,基本保障中央新增財政資金直達市縣后,本次國常會進一步提出了確保新增財政資金落地見效的具體要求:
一要指導市縣將已下達的資金加快用到市場主體和民生上,對分配遲緩、資金閑置的,要采取必要措施督促整改。
二要動態跟蹤資金分配、撥付、使用情況,建立直達資金專項國庫對賬機制,做到賬目清晰、流向明確、賬實相符。
三要嚴肅財經紀律,對虛報冒領、截留挪用的,發現一起處理一起。會議要求,要進一步強化宏觀政策針對性有效性,放水養魚,保住和培育市場主體,更大力度推進改革,堅定發展信心,砥礪實干,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對于建立直達資金專項國庫對賬機制,財政部預算司司長李敬輝在6月12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就曾透露,財政部專門制定了直達資金的監督管理辦法,明確建立臺賬、定期報告、信息公開、監督問責等要求。在建立臺賬制度方面,財政部對新增財政資金將建立全覆蓋、全鏈條、動態化的資金監控系統。一方面,對相關資金實行單獨標識,資金監管要貫穿到資金下達、撥付和使用的全環節,從源頭到末端,“一桿子插到底”,確保賬務清楚、流向明確。另一方面,在系統中建立預警機制,按照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的要求,設定預警條件。
今年以來,中央財政持續加大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保障資金落地見效,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對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加大轉移支付力度首先是地方政府處在落實“六保”“六穩”工作的最前線,但疫情沖擊下地方政府階段性減收壓力增加,加大轉移支付力度能夠有效緩解地方財政減收增支壓力;其次,加大轉移支付力度提高了地方財政支出空間,能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重要舉措;第三,加大轉移支付力度保障了地方政府的資金來源,使地方政府違規征收“過頭稅”的意愿減弱。
“采取特殊的轉移支付機制,其主要目的是讓資金直達基層、直接惠企利民,讓保就業、?;久裆⒈J袌鲋黧w的政策效果盡快得到顯現。”中國銀行研究院資深經濟學家、研究員周景彤向記者表示,在使用“特殊轉移支付”時,一是要“快”。提高政策效率、盡快產生效果,必須建立特殊機制、特殊安排,解決個人和企業的“燃眉之急”。二是要“暢”。“特殊轉移支付”就是要實現財政資金直達基層,支持減稅降費、減租降息等。三是要“廉”。財政資金到達基層之后,如何實現“精準滴灌”,實現“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防止腐敗現象發生,所以相關政策實施細則也需要及時跟上。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