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nhlbb"><nobr id="nhlbb"><progress id="nhlbb"></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nhlbb"></address>
    <address id="nhlbb"><nobr id="nhlbb"><progress id="nhlbb"></progress></nobr></address>
      <noframes id="nhlbb"><noframes id="nhlbb"><form id="nhlbb"></form>

          <noframes id="nhlbb">

            <noframes id="nhlbb"><address id="nhlbb"><nobr id="nhlbb"></nobr></address>

            首        頁 財經新聞 財稅視點 招標代理 行業要聞 稅收法規 法規解讀 納稅咨詢 財稅實務 專業服務

            當前頁:首頁 >財經新聞

            我國夏糧生產再獲豐收 產量增加120.8萬噸

            發布時間:2020年07月15日         瀏覽次數: 文字顯示:     

             

             

                     人民網北京7月15日電(楊曦)國家統計局今日公布的全國夏糧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夏糧總產量14281萬噸(2856億斤),比2019年增加120.8萬噸(24.2億斤),增長0.9%。其中小麥產量13168萬噸(2634億斤),比2019年增加75.6萬噸(15.1億斤),增長0.6%。2020年夏糧播種面積略減,但單產有所提高,全國夏糧生產再獲豐收,產量創歷史新高。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李鎖強表示,2020年夏糧生產再獲豐收,奠定了穩定全年糧食生產的基礎,為繼續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增強了信心,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進一步夯實了基礎。

             

                    單產提高支撐夏糧實現增產

             

                    數據顯示,全國夏糧單位面積產量5456.5公斤/公頃(363.8公斤/畝),比2019年增加83.4公斤/公頃(5.6公斤/畝),增長1.6%。其中小麥單位面積產量5798.0公斤/公頃(386.5公斤/畝),比2019年增加101.9公斤/公頃(6.8公斤/畝),增長1.8%。

             

                    李鎖強分析,夏糧單產提高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

             

                    一是氣候條件總體有利,小麥整體長勢良好。冬小麥播種期間,主產區大部地區底墑充足,小麥基本能夠一播全苗,出苗質量較高;越冬期間,麥區溫度偏高,墑情適宜,實現壯苗安全越冬,分蘗充足;返青拔節和孕穗抽穗期,各地光溫水條件總體適宜,一、二類苗占比普遍高于上年同期;灌漿成熟期,以晴好天氣為主,晝夜溫差大,利于小麥干物質積累和品質提高,特別是收獲時沒有出現高溫干熟和持續陰雨,確保了夏糧順利歸倉。從現場查株數粒情況看,今年冬小麥畝穗數普遍多于上年,穗粒數與上年基本持平。

             

                    二是田間管理加強,后期病蟲害得到有效控制。針對暖冬氣候會導致小麥后期條銹病和赤霉病易發多發特點,各地及早制定防控預案,開展監測預警,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小麥后期“一噴三防”專業化服務,有效防控病蟲害,沒有對小麥產量和品質造成大的危害。盡管新冠肺炎疫情對小麥返青期間田間管理、農資供應等產生一定影響,但后期各地加強了農資調運和小麥田間管理,總體看疫情對小麥生產未產生大的影響。

             

                    夏糧播種面積穩中略減

             

                    數據顯示,全國夏糧播種面積26172千公頃(39259萬畝),比2019年減少181.6千公頃(272.4萬畝),下降0.7%。其中小麥播種面積22711千公頃(34066萬畝),比2019年減少273.5千公頃(410.2萬畝),下降1.2%。

             

                    李鎖強分析,夏糧播種面積減少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深入,秋冬播種植結構調整優化。受市場需求和種植效益等因素影響,一些夏糧主產區主動擴種蔬菜、油菜籽等經濟作物,適當調減小麥播種面積。

             

                    二是華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區季節性休耕制度推廣實施,相關地區主動調減小麥播種面積。為進一步提高耕地質量,推進藏糧于地戰略的實施,近年來我國在華北平原一些地區將季節性休耕制度與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相結合,實行“一季休耕、一季種植”種植模式。比如河北省在地下水超采區廊坊、保定、邯鄲和雄安新區等47個縣(市)組織實施季節性休耕限采措施,冬小麥播種面積減少較多。

             

                    全國夏糧總產量14281萬噸(2856億斤),比2019年增加120.8萬噸(24.2億斤),增長0.9%。其中小麥產量13168萬噸(2634億斤),比2019年增加75.6萬噸(15.1億斤),增長0.6%。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打印】【關閉】
            下一篇:多地密集部署 加碼促消費開啟下半場
            上一篇:海關總署:我國6月進出口 年內首次雙雙實現正增長
                                                                                                                                 

            寧波正源財經信息網 CopyRight@ nbzy.com ALL Right Reserved.|
            浙ICP備05015671號 寧波正源稅務師事務所

            總訪問量:Label       當日訪問量:Label

            又爽又高潮的BB视频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