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nhlbb"><nobr id="nhlbb"><progress id="nhlbb"></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nhlbb"></address>
    <address id="nhlbb"><nobr id="nhlbb"><progress id="nhlbb"></progress></nobr></address>
      <noframes id="nhlbb"><noframes id="nhlbb"><form id="nhlbb"></form>

          <noframes id="nhlbb">

            <noframes id="nhlbb"><address id="nhlbb"><nobr id="nhlbb"></nobr></address>

            首        頁 財經新聞 財稅視點 招標代理 行業要聞 稅收法規 法規解讀 納稅咨詢 財稅實務 專業服務

            當前頁:首頁 >財經新聞

            增信心,穩住外資基本盤

            發布時間:2020年04月21日         瀏覽次數: 文字顯示:     

             

             

                    國際直接投資更加低迷、跨國投資觀望情緒加重、全球吸引外資競爭加劇、傳統招商引資活動受限、在華外企生產經營承壓……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利用外資工作帶來多重壓力。

              

                    當前,外資對全國稅收貢獻約18%,外資高技術產業企業數占全國約1/4,跨國公司在華投資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逾2000家。穩住外資基本盤,有利于對沖疫情影響,也事關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不容小視,不可放松。

              

                    抗疫期間,從南到北、從沿海到內陸,一場穩外資的戰役也同步打響。

              

              精準施策,攜手外企共克時艱

              

                    在施耐德梅蘭日蘭低壓(天津)有限公司的車間里,全自動化生產線一派繁忙。微型斷路器源源不斷下線,走進全球消費者家中。公司總經理鄭智淞告訴記者:“說實話,過去一段時間,天津廠的壓力可真不小。”施耐德電氣在天津、武漢各有1家工廠生產高端微型斷路器。疫情來襲,訂單按時交付幾乎沒了指望。

              

                    在鄭智淞看來,工廠這么快恢復正常產能,與當地政府部門不遺余力的協調密不可分。天津開發區將轄區劃分為32個網格,每個網格內有專人對外企“一對一”幫扶,精準推動復工復產。

              

                    疫情給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帶來較大沖擊。對此,中國早謀劃、早行動,摸排困難、精準施策,攜手外企共渡難關,連連出招“穩外資”,讓眾多來華投資的外商感受到溫暖、增強了信心。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指出,要在擴大對外開放中推動復工復產,努力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3月2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全面做好“六穩”工作。4月1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加大“六穩”工作力度。一系列決策部署為穩住外資基本盤指方向、夯基礎。在“穩外資”第一線,各地各部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穩資引資,最大程度降低疫情造成的負面效應。

              

                    摸排企業困難,走“深”走“細”——

              

                    2月下旬,上海對700余家在滬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部分潛在總部企業開展全覆蓋走訪、對5萬家外資企業開展全方位聯系服務,及時了解外企防疫情況,解決外商在經營和復工復產復市方面的難題。

              

                    一些省份的商務部門迅速建立省市縣三級疫情防控聯絡機制,密切關注外企受疫情影響及防控措施落實情況;開展線上問卷調查等方式,安排專人主動聯系重點外企去“搭把手”。

              

                    解決實際問題,要“快”要“準”——

              

                    疫情發生后,中外合資企業北京倍舒特積極轉型生產口罩。轉產過程中,招工和許可證成了兩大難點。了解企業訴求后,北京密云區和市經信部門現場調度、現場辦公,先解決生產許可證問題,又協調其它服裝廠支援工人,僅用4天,該公司的口罩生產線就正式投產,產能每天達30萬只。

              

                    復工復產,原材料供應要跟上。江蘇的三星半導體工廠正常開工,但原材料的最大供應商仙桃健鼎電子停產,其它供應商減產,導致原材料不足,影響產能。江蘇省相關部門緊急聯系昆山競陸電子和鼎鑫電子,轉達三星的具體供貨訴求。隨后,競陸和鼎鑫均表示優先保證三星的訂單。

              

                    出臺幫扶政策,又“穩”又“實”——

              

                    商務部加大外資企業服務保障工作力度,先后推出一系列政策。4月1日,商務部又印發有關通知,從全力支持外企恢復正常生產經營秩序、持續優化外商投資環境等5方面提出24條實招。

              

                    各地也在力爭讓更多外企享受到政策紅利。北京幫助協調解決外企采購、物流、稅收、社保金、房租、融資等問題,讓企業在穩經營、減負擔、金融給予支持等方面增強獲得感。受益于有關部門協調支持,一些外企得到了社保費用減半繳納、住房公積金緩繳、采購急需防護物資等實實在在的幫助。

              

                    創新方式,激發引資更大活力

              

                    2月上旬,掛牌僅一個月的湖州德清經濟技術開發區簽下復工后的招商“第一單”。跟傳統的招商引資不同,這次德清經開區嘗試“云招商”,與投資方企業負責人進行視頻會議,通過網絡洽談、網絡簽約,最終拿下總投資5億元的中外合資項目大單。

              

                    “從去年11月開始,我們就和德清經開區接觸并基本達成了投資意向,原本打算過完年就簽約。”項目投資方財務總監須怡婧說。疫情發生后,須怡婧原以為簽約時間要延后,不料德清經開區提出,通過網絡會議進行簽約?,F在,該項目落地事宜穩步推進。

              

                    穩外資,不僅是穩住存量,還要促進增量。疫情讓招商引資一度陷入“招商人員出不去、投資客商進不來”的窘境。由于不能現場考察洽談,部分在談項目也不得不暫?;蜓泳?。

              

                    更嚴峻的挑戰是,國際直接投資的“蛋糕”也有大幅縮小趨勢。聯合國貿發會議3月26日發布的《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認為,受疫情加重的影響,2020年至2021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將下降30%-40%,這比該機構3月8日預測的同類數據又有大幅降低。

              

                    內外承壓,招商、安商、穩商,不創新不行!

              

                    舉辦“云上投資峰會”、啟動“云端會客廳”、開展“云洽談”“云簽約”……各地借助互聯網平臺,創新招商引資工作方式,讓受疫情影響而暫停的投資合作再次運轉起來。

              

                    近日,志信(德國)進口醫療器械總部及生產基地項目與四川成都青白江歐洲產業城遠程簽約。從洽談到簽約,只用了不到兩星期,這很大程度得益于當地的創新嘗試。

              

                    疫情發生后,青白江歐洲產業城第一時間分批次梳理重點在談項目、簽約未注冊項目、注冊未開工項目,并分門別類建立臺賬、制定對策。整理資料過程中,該產業城捕捉到志信(德國)正選址落戶的信息。志信主要從事德、美進口醫療器械整機及零部件總裝,產業方向和歐洲產業城高度匹配。在經過多次視頻會議的接觸、磋商后,一份雙贏的簽約很快達成。

              

                    “云招商”“云簽約”方興未艾,一次次遠程洽談、在線招商、在線簽約等接連舉辦,一批批帶動力強、示范效應明顯的項目落地開花。通過“面對面”“屏對屏”,江蘇省簽約外資項目118個,預計投資總額143.6億美元,其中超億美元項目38個。為確保招商引資不停擺,“選擇山東”云招商系統緊急上線。自2月14日起開展了5場“屏對屏”招商、線上招商“城市專場”,分別舉行重點外資項目推進會和重點外資項目視頻集中簽約儀式,與韓國、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投資者“屏對屏”簽約。

              

                    多措發力,營造長期引資優勢

              

                    在霍尼韋爾UOP張家港工廠,4條生產線馬力全開,工人已恢復日常的“四班兩運轉”狀態。“霍尼韋爾在華工廠不僅承接中國客戶的訂單,也擔負世界其他地方的訂單。我們相信中國制造的力量,也相信中國經濟的韌勁。”霍尼韋爾中國總裁張宇峰說。

              

                    近日,美國零售巨頭開市客宣布將在上海開設中國大陸第二家門店。開市客閔行店內,每天消費者絡繹不絕。14億多人口、4億多人的中等收入群體,不斷升級的中國消費市場,為穩住外資基本盤提供了最牢靠的保障。

              

                    日本汽車制造商豐田近日公布最新的電動汽車計劃,將與一汽合作,在天津建造一座電動汽車工廠,兩家公司將在該項目中投資約12.2億美元。該工廠預計年產20萬輛純電池、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汽車……

              

                    一些跨國公司沒有因疫情而猶疑不前,反而加快了在華投資布局步伐。

              

                    中國美國商會2020年《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稱,長期來看,中國仍會是大多數在華美資企業的重點市場。華南美國商會報告顯示,75%的受訪企業表示,不會改變在華再投資計劃。

              

                    全球疫情對跨國投資的影響仍在發酵。穩外資,既需要短期施策,努力為外資企業排憂解困、共渡難關,更需要著眼長遠,繼續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增強外商長期投資經營的信心。

              

                    3月10日上午,上海市政府公布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持續打造吸引外資新高地的24條舉措,涉及擴大開放、外資促進、提升投資便利化水平和強化外資保護四方面。當天下午,上海相關部門就在一家外資超市里舉行通氣會,向近10家外企代表解讀政策新規。

              

                    這“24條”中有一條,即支持上海自貿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按照“一項目一議”的方式,爭取在電信、科研和技術服務、教育、衛生等重點領域實現更大力度的開放。有外商3月10日上午看到這條規定后,立馬打電話到上海市商委,申請“嘗鮮”。

              

                    東部加速跑,中西部也緊跟。

              

                    臺灣烘焙品牌“御品軒”在陜西市場深耕近20年。受疫情影響,今年2—3月,“御品軒”半數直營店暫停營業。面對壓力,企業擴大微信小程序銷售范圍,并入駐3家社區電商銷售平臺。期間,線上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30%。目前“御品軒”全部直營店已恢復營業,企業同步對接電商平臺,擴展線上銷路。“政府展現出的執行力,讓我們很安心,也很有信心。”經此一“疫”,公司副總經理林榮昌更加看好當地的營商環境。

              

                    據統計,今年一季度,全國高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15.5%,占服務業比重達29.9%,其中信息服務、電子商務服務、專業技術服務同比各增28.5%、62.4%和95%。

              

                    擴大開放、深化改革、優化環境、提升服務……隨著一項項穩外資政策落到實處、漸顯成效,會有更多外商來華投資興業、共享中國機遇。

             

                  (來源:人民網)

             



            【打印】【關閉】
            下一篇:經濟全球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上一篇:陸路邊境防疫需做到“一市一策”
                                                                                                                                 

            寧波正源財經信息網 CopyRight@ nbzy.com ALL Right Reserved.|
            浙ICP備05015671號 寧波正源稅務師事務所

            總訪問量:Label       當日訪問量:Label

            又爽又高潮的BB视频免费看